和許多藝術家一樣,大多數劇作家都不喜歡劇作與政治摻合,因為覺得政治議題多變而又桀驁難馴。歷史上以政治宣傳為目的的劇作也大多不能傳世,民國時的抗戰戲劇便是一例。本講座系列選取中、港、台、美四地的華人劇作家,看他們如何轉變身段,委婉曲折,將政治理念重新包裝,喻意寄托,再娓娓道來。戲劇與政治真是一對怨偶嗎?天生性格不合,但又注定長相廝守?際此香港回歸十五年,政壇多事之秋,我們也一起籍著閱讀傳世劇作,馴服這匹政治野馬。
Parker J. Palmer 著,Healing the Heart of Democracy: The Courage to Create a Politics Worthy of the Human Spirit 民主有病?令人心碎? 2004 年,當時六十五歲的帕克.帕爾默 (Parker J. Palmer), 第三次抑鬱症病發。 令他心碎的其中一個原因: 美國政治和民主前途暗淡,仿似心靈的黑夜。 後來他慢慢走出抑鬱,也用了六年寫成此書。 《醫治民主的心靈》去年出版。 本書主題:一介平民,如果不另組政黨,可以如何參與民主政治? 如何尊重(但不是寬容)各種差異? 帕爾默詳細探討民主的「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 他先討論內在、看不見的民主基建: 人心靈的五個習慣, 就是共同參與、尊重他者、面對張力、個人出聲、創建社群。 接著他再探索外在、可見的民主基建: 日常生活場景, 就是政制、公共生活、學校和教會、傳媒。
和許多藝術家一樣,大多數劇作家都不喜歡劇作與政治摻合,因為覺得政治議題多變而又桀驁難馴。歷史上以政治宣傳為目的的劇作也大多不能傳世,民國時的抗戰戲劇便是一例。本講座系列選取中、港、台、美四地的華人劇作家,看他們如何轉變身段,委婉曲折,將政治理念重新包裝,喻意寄托,再娓娓道來。戲劇與政治真是一對怨偶嗎?天生性格不合,但又注定長相廝守?際此香港回歸十五年,政壇多事之秋,我們也一起藉著閱讀傳世劇作,馴服這匹政治野馬。
一本好的繪本可以影響孩子的思維、心靈、情感以及看待人生的眼光。 當一本好的繪本打動了孩子的心,你永遠不會知道,這能影響他的一生。 人生饗宴有酸甜苦辣,幸福滿足、生離死別、病痛挫敗各種滋味盡在其中,孩子的生活不應該只是「功課做完了沒?」、「什麼時候默書?」「鋼琴練了沒?」要有時間與孩子閱讀這些圖文並茂的精采繪本,打開生命的話題。
「書名中的末日,或令讀者遐想翩翩,以為《末日絮語》是末世小說,啟示文學再現。然而在此地香港,末日未必有這末世的向度,而小說中的末日,也未曾延展至世界的毀滅,不過在問詢,臨界大學畢業之期,社會的期望和主流的生活方式,會否成為學子之末日?會否是青春之死期?而信仰的言語能否為此地之人提供出路?抑或自尋困局? 是次活動我們邀得作者梁偉洛親臨分享他創作與信仰之間的關係,也邀得評論人譚以諾與作者對談,暢談作品中的信仰內涵。」
課程目標:1. 教導閱讀方法和常識 2. 學習透過閱讀自我培育 3. 儲備推動閱讀風氣的有心人 4. 提高教會閱讀屬靈書籍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