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潘霍華確認歐洲落在歷史衰敗的境況之中,須要全面再思歷史、世界和教會的本性,因而有了《倫理學》手稿。這份尚未預先編排的殘篇,在宗教改革唯獨基督的神學底下,進一步以道成肉身的基督為基礎,確定基督教的倫理學特性、辨明教㑹在世界當有及不當有的言責及行動、以及個人在世難以完全避免的擔當行動。今天我們仍然沒有遠離歷史的衰敗,潘霍華留下的文字沒有過時,是一份我們須要持續消化的寶貴遺產。
法國社會學家以祿一直在科技社會學及法律史方面的研究為人稱頌,但其以業餘神學家身份撰寫對科技文化、政治文化、影像文化的神學著作也不容忽略,特別對應今天全面科技化的社會。本講將會從以祿四本著作談起,並扣連當代處境重新解讀,帶出這位基督徒社會學家的神學關懷。第四講會特別針對,台灣校園最近出版了以祿的第一本中文作品,以解釋傳道書作為總結他一生思考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