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的禱告——從自我到群體的11個練習/Where your treasure is : psalms that summon you from self to community
書籍類別: 生命造就
出版社: 校園書房出版社
作者: 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
公開禱告時,擔驚受怕,數算阿們聲音太少,
私下禱告時,喃喃自語,寂寞孤單覺得冷;
如果能把真心話變成歌詞,
或許更多基督徒想唱:多禱告,多有壓力……
為什麼禱告會變成這樣?畢德生說,因為我們只在乎自己,
不只在人際關係中,我們習慣捍衛自我主張,追求自我利益:
在禱告時,我們也忙著自怨自艾自憐,發出自以為義的審判。
如果禱告有來有往:先讓神說,我們聽,再用言語或行為回應祂,
禱告就會像美麗的萬花筒,鄰居、稅單,小花……都是其中的拼圖。
詩篇作者就是這樣的禱告能手,
他們向神的抱怨、哭訴一點兒也不少,
但總能進入與神有來有往,含括萬物的奇妙禱告。
在這本書中,畢德生以十一篇舊約詩篇,
說明禱告的轉捩點,幫助禱告苦情者
躍入包山包海的壯闊禱告中自在翱翔。
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 1932-2018)
美國長老會牧師,加拿大維真神學院靈修學教授。
在蒙大拿州的湖泊峭壁間度過童年,
幫忙爸爸肉店生意時,蘊育了對祭司的體會;
上學途中被欺負不得已還手,是他傳福音的開始。
牧會近三十年的經驗,使他了解人心的需要,
對聖經的深切體會及詩人般的筆觸,
更使他的書帶給讀者無比的勇氣面對生活。
譯有《信息版聖經》,著作包括《智人摰語》、《天路客的行囊──恆久專一的順服》、《翱翔的基督》、《聖經好好吃》、《耶穌的道路》、《天國的語言》、《復活的操練》(校園出版)等書。
推荐序
畢德生風格純淨的祕密 001
■何玉峰(台北信友堂長老)
以神為中心的禱告操練 004
■苗其傑(新竹靈糧堂主任牧師)
導讀
以言語和生活回應神 005
■鄧紹光(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教授)
練習前/找到同伴 011
約定11次禱告聚會
我希望鼓勵基督徒以雙重身分禱告:
我們既是領受永恆召命的神的兒女,
同時也是擔負照顧國家責任的公民。
我們的對社群的包容反而會增加。
Exercise5 讀經篇第46篇 077
不再倚仗自我保護
萬軍之耶和華是我們的避難所,
如同至親好友般的保護著我們,
不論面對如何暴力的局面,
禱告總能幫助我們偵測到上帝的同在。
Exercise6 讀詩篇第62篇 093
不再堅持己見
我的意見很重要也很必要,
但神的意見更重要、更必要,
所以我決意要回應祂,
在禱告中操練靜默和等候。
Exercise7 讀詩篇第77篇 107
不再自憐
自憐隱藏在令人厭惡的比較中,
呑噬了祝福、醫治他人的健康能量,
這種引發嫉妒的流行病毒,
要如何治癒呢?
Exercise8 讀詩篇第14篇 121
不再自以為義
表面尊崇神,但刻意與祂保持距離;
利用神,命令祂為我們欲求效力;
這兩種自戀心態都是糟糕的無神主義,
在面對窮乏人時尤其明顯……
Exercise9 讀詩篇82篇 137
不再謀一己所得
Exercise1 讀詩篇第2篇 015
讓我們不再自我本位
詩篇最明顯的主題,
便是要我們恢復天國式禱告。
當我們在禱告中移轉自我本位時,
便能經歷奇妙的新動能。
Exercise2 讀詩篇第87篇 031
不再忘記創造的主
重生使我們成為彼此的弟兄和姐妹,
我們不只是神國子民,也是社會公民。
每個人的名字不只被記載在生命冊上,
也在納稅冊中。
Exercise3 讀詩篇第110篇 047
不再以自我為中心
信仰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自我安慰的背景,
只有對神說的話保持敏銳的心,
才能扭轉我們禱告時的消費心態。
Exercise4 讀詩篇第93篇 063
不再誇耀自治管理
禱告能夠提升我們的公民技巧──
委身、參與及對社會正義的熱情。
當我們對國家、種族的忠誠度逐漸消退時,
既然奉神差遣投入工作,
就要學習神看待工作的眼光,
致力使一切受造物
都因我們的工作得益處。
Exercise10 讀詩篇114篇 153
不再強占萬物為己用
大自然是上帝工作的場域;我們和萬物
都是禱詞中的一部分,要在相連的句構中,
找到上帝為我們預先安排好的專屬位置。
Exercise11 讀詩篇第45篇 173
不再追求利己之愛
我們出生在一個關係的網絡中,
卻常覺得孤單、隔絕和破碎,
打電話、寫信、參加俱樂部和結婚,
都不能真正改變這種感覺,只有禱告能夠。
附註 193
讀書會討論問題 199
讀經生活化系列書系 205
訂購辦法 208